再谈刻意练习

这周看了一本书,名字叫做《技巧:如何用一年时间获得十年经验》,看着书名像是一本鸡汤文,内容有些鸡汤的成分,整本书都在教人上进,其中不免处处以自己为模板,显得有些小家子气。但也有些是作者亲身经历过后写出来的,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,在某些方面引起了自己的反思。

01.成长永远不分年龄

过多的人踌躇不前的原因在于其不知道此刻是不是已经晚了,而从来没有深入想过如果要去做一件事情,应该按照一种什么节奏去做,当下应该做什么?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,只需要把任务分解然后逐个击破就可以了。对于没有行动力的人来说,时间在变,但计划却永远没有被执行。

我们社会上从来没有因为一个人成名晚而不尊重他,但普遍会看不起不会经营生活的人。不能时刻在意现在的年龄,应该往内看,自己是否不完善,哪里还需要改进,然后制定合理的计划,让自己更完善。

无需过度纠结于自己的年龄,只需要做自己认为的事情就行了。

02.当掌握方法后,你的成长会很快

因此当你开始改变之后,或许在别人的不经意间,你就已经蜕变。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。成长没有捷径,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罢了,大多还都是笨方法。知道自己的不足,然后想法设法的去弥补,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套路,就能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,且只为你定制。

我们以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开始,在缓慢中改进自己,力发一处,很容易有所突破。渐渐地便会有所心得体会,然后继续下一步的尝试。对待自己的方法,一定要有铁一般的信心,中间不可动摇,不可犹豫。你要知道,笨方法是一定能达到终点的。与其犹犹豫豫,不然直接上。

03.刻意练习不难,需要笨方法

刻意练习就是针对我们薄弱的地方,加以不停的刺激,让其深深烙印在我们脑中。很多人很聪明,总是想找各种巧办法来做一件事,最后大多失败了。为什么?刻意练习重在刻意,需要用脑袋去学习,是主动学习,需要大量的重复。需要笨人笨方法,才能把它做好。聪明的人老在想,我脑袋能记住就不用写下来,我一天不巩固第二天翻倍复习,这些投机取巧的办法都不是好办法。刻意练习,需要一股执拗的劲儿。

最大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清楚,我们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?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,最后什么都没要到,这是最致命的。一直在努力,却从来没有进步过。不是你不努力,而是因为你太聪明了,你脑子想的东西太多了,以至于你分不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掌握自己的节奏,缓慢有序的推进,才能最终达到彼岸。

04.读书然后践行才有效果

微信读书里面有一句话:时长不代表深度。说的很对。许多人追求读多少书,而从不在乎从书中学到了多少东西,有没有真正的吸收书中讲解的道理。我们读书,唯有践行,才能得到真知。阅读而不思考,只是在重复别人的思考,最终会丧失自我的思考。我们读书,应该多读一些哲学和社科的书,人心的力量极为强大。阅读小说中的人情世故或者人生哲学,只能作为点缀,不可作为主力,因为其中道理无法践行,纯虚构而已,能引发人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知,但或无参考价值。世人都说要多读书,却从未教人如何看书,该读什么书!是为悲。

读哲学思考人生。读社科了解社会发展规律,扩大自己的认知范畴,学习思考世界的运作。读艺术,学习欣赏美。读个人成长类的书,学习书中方法,开拓视野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读人物传记,了解名人为人处世之风,学习其精神!

读了书,就应该选择书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,结合自己的情况,加以整理输出,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或思想的一部分,方才有效!

05.做个有深度的人

当下的社会,我们习惯于三两句话描述自己的状态,发发朋友圈。亦或是,订阅一个公众号,在上面看不短不长的文章,甚至稍微长一点的文章大家都无法静下心来读一读。思想偏向于浅层化,再也难以做深度思考。这是对思想的一种毒害,长期浸染在这种氛围中,会让人丧失思考的能力。

我们应该习惯于读一本书,一本厚书,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大块时间做深入阅读或者深度思考。我们也需要拒绝接受无效的短知识,去掉这类噪音。无论是做学问还是自我练习,都要求自己去做深层次的思考,不要嫌麻烦,只有当你真正的进入其中,你才能享受到浅层享受不到的乐趣。

对我重要的几件事:

  • 英语学习
  • 计算机知识学习
  • 自我成长(读书、践行、输出)